- 陶然;蒋武;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结构以及带来行业颠覆性变革等多种方式,深刻重塑人类的生产、商业和社会模式。其快速发展不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塑,还对劳动力市场、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引擎的作用,需要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国际协同治理,并通过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和完善的治理体系,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和实现社会包容性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人工智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
2025年10期 v.27;No.182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丁建波;于存;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行动方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经济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与必然趋势,其学理性体现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前瞻性把握;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对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的科学应用。在实践指向上,经济体制改革以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经济体制机制为目标导向,及时回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诉求。
2025年10期 v.27;No.182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依杭;
随着乡村转型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户分化趋势不断增强。农户主体逻辑差异、农业经营方式变革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农户结构性分化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农户分化为生存型农户、兼业型农户、生产型农户和退出型农户等不同类型,且不同类型农户的行为逻辑都会直接影响农地经营方式。生存型和兼业型农户基于家庭生计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农地经营中更倾向于“趋粮化”的逻辑选择;而生产型和退出型农户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农地经营呈现出“非粮化”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农地经营的二元选择逻辑下,应结合农户分化主体特征设计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发挥农户多元化能动作用和发展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10期 v.27;No.18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崔明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省推动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展现河南担当,以及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河南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还面临着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不健全、示范性平台载体建设成效不足、龙头企业协同创新水平不高、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较为欠缺等现实问题,需要从建立健全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大力支持示范性平台载体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引领作用、加速推进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为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奋斗目标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和发展动能。
2025年10期 v.27;No.182 70-7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