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中原学研究

  • 中原学与新宋学的学脉承衍

    田志光;

    宋学是继先秦诸子学术之后的又一座学术高塔。宋学的兴起使传统的儒家经典体系由“五经”转向“四书”,以哲学为主的宋学构建出了超越前代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北宋时期中原地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聚集了一大批文学家、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交锋与学术作为共同形成了宋学的学术体系,也为此后逐渐形成的中原学孕育了基础。新宋学研究不仅是对宋代思想资源的系统整理,更是构建中原学知识体系的创新探索,既承载着激活传统智慧的时代使命,也具备引领学术创新的广阔前景。

    2025年07期 v.27;No.179 10-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

  • 略论民办高校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武晓霞;

    面对“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民办高校应当敢闯敢为、善作善成。民办高校的已有实践表明,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是中国特色民办高校提升内部治理水平的重要经验。面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挑战、新任务,民办高校应深入探讨党建融入事业发展的科学路径,实现以高质量党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分析民办高校党建赋能发展的实践进路,要在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两育”工作、发展队伍凝聚师生、实施“双带头人”制度、打造“智慧党建”、构建测评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推进民办高校实现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为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2025年07期 v.27;No.179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机制研究——基于仰恩大学的OBE教育实践

    汪明;

    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民办高校应创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结果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遵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取向同一性、培养过程协同性、成果导向同效性原则,构建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师资团队、学科专业调整、质量保障体系机制。仰恩大学通过“三跨模式”(跨闽台、跨校企、跨专业)的实践案例,探索和践行OBE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7期 v.27;No.17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的逻辑理路

    肖细明;

    网络空间是价值观念较量的主阵地,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工作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切实行动与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成为指导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这些重要论述与“四个自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筑牢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的坚实理论根基。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依法治理,提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的人才与法治保障,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提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的原则遵循。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惠及个人、社会、国家乃至全球,即为个人提供风清气正的网络发声与接收空间,为社会塑造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良好风气,为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提供原则遵循和指明方向,为全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构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5年07期 v.27;No.179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精准惩治对策研究

    韩梦瑶;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群众身边“蝇贪蚁腐”现象类型多样,这一顽疾对社会公正、政治清明、经济健康发展及民众心理福祉影响深远。精准治理一系列“蝇贪蚁腐”的现象,应从强化政务公开与监督的双轨并行、基层反腐力度的显著加大、问责机制的常态化推进、“开案即改”高效工作模式入手,根除基层腐败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治理环境,进而提升民众满意度与对政府的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与国家长治久安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25年07期 v.27;No.179 37-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制造业“三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马栋栋;黄甜甜;刘康宁;李贵芳;

    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发展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质生产力以新质劳动力、新质劳动工具和渗透性要素“三要素”理论为基础,从人力资本、科技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三化”发展,而“三化”政策措施的优化为传统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奠定基础,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新质生产力为传统制造业在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已注入新的动力和动能,但在高端人才短缺、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资金投入不足、环境与社会压力较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高、政策环境不完善等方面仍然存在障碍,应从培育新质劳动力、提高科技创新和绿色创新水平、紧抓数字要素动能、完善政策环境等路径实现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期 v.27;No.179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粮食主产区提升粮食产能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挑战杯”粮安团队;

    基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我国粮食主产区提升粮食产能具有重大意义。但在粮食主产区提升粮食产能的过程中,还存在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科技投入不足等多种制约因素。粮食主产区要提升粮食产能,就要对症下药地采取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优化生产布局与结构、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对策措施。

    2025年07期 v.27;No.179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赋能河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张茜;

    河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河南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表达、沉浸式体验空间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更新与数字文旅高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智能化水平不足、运营效能不高、创新动力不强与协调发展不力等问题。未来,河南文旅应持续融合新科技,推动河南文旅产业智慧化发展;不断构建新模式,助力河南文旅产业高效能发展;逐步激发新动能,增强河南文旅产业发展动力;积极探索新路径,引导河南文旅产业融通式发展。

    2025年07期 v.27;No.179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共同富裕视域下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刘丽娟;王小双;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表现为体育强国与乡村振兴的同步发展,反映了体育产业与农业振兴、农村发展、农民需求的相互作用。在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面临价值理念认知偏差、组织机构欠缺、赋能方式粗放、支撑要素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此,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应强化各主体理念认同,以共同富裕理念引领体育赋能;完善体育赋能组织建设,夯实体育赋能基础保障;丰富体育赋能方式,对接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多重嵌入支撑要素,构建体育赋能长效机制。

    2025年07期 v.27;No.179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

  • 郑州黄河流域古地名渊源及保护研究

    朱锋;于锦辉;

    在河南省黄河流域,郑州地区面积不大,但影响力并不小。郑州市区出现较早的地名“管”,已有3000多年历史。郑州所属县区的地名源流,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三皇五帝时代。两汉、隋唐、宋代及元明清时期的地名,在郑州地区仍不少见。尤其是元代以后,该区域与黄河有关的地名,记录着黄河流域自然风貌和人类生生不息的历史印痕。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原因,造成古地名消失或变更现象比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地名的历史价值和地位,传承地名文化,保护地名“非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郑州黄河流域古地名保护和利用;用古地名文化讲好身边的黄河故事。

    2025年07期 v.27;No.179 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大数据赋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状、缺失和优化路径

    张金安;林子瑞;

    近年来,大数据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教育领域寻求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我国在教育治理上与大数据进行融合,使治理主体、治理决策和治理模式方面出现显著变革。大数据赋能教育治理作为前所未有的时代课题,面临着教育主体认知不足、治理队伍能力不足和设施建设落后的内在缺失。大数据赋能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围绕教育治理理念、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信息化立法和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优化。

    2025年07期 v.27;No.179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高校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模式研究

    赵芳芳;

    发挥应用型高校的教育、人才和科研等优势,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结构上分析,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包含教育链条、孵化链条、要素链条、合作链条。应用型高校在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模式的实践中,存在“弱链”“断链”“短链”“缺链”等问题,应实施“强链、固链、延链、补链”四大工程,促进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5年07期 v.27;No.179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本管理思想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潘丽娜;

    学生是教学的根本,也是优化育人方案、重构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人本管理思想驱动下,回归学生本位,聚焦学生全面成长的育人目标,通过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打造全面协同的育人共同体,通过管理手段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规划、成长等指引,促进学生培养与多元学习场景实现有机融合。当前,学生管理因忽视人文关怀,手段较为单一,协同育人力量不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理想目标。对此,应着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全面育人体系,丰富育人目标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全面协同的“育人共同体”。

    2025年07期 v.27;No.17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